在恩施市板桥镇大山顶村崇山峻岭间,恩施市委统战部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身影忙碌着。他们在这片高山土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动人篇章,让大山顶村从偏远山村蜕变为活力高地。
驻村工作队深谙“党的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将党组织建设作为“头号工程”。他们指导村党组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让党内政治生活既庄重,又饱含浓郁的“乡土气”,推动组织生活标准化、规范化。
为破解该村党员队伍老龄化困局,驻村工作队积极吸纳村内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累计培养年轻党员16名、发展积极分子3名,为党组织注入“青春活水”。
村“两委”完成年轻化蜕变:除1名返聘干部外,其余均为“80后”“90后”。
“年轻人有冲劲、懂技术,却缺经验,得手把手带。”驻村工作队队长田勇说,他们通过“一对一”跟岗、案例教学,带领年轻干部走遍全村10个小组,在纠纷调解、产业谋划中锤炼真本领。
如今,这支队伍已能独当一面,成为村民心中“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头雁。
“老周夫妇常年在外,突然返乡定有难处,得去看看。”今年初,驻村工作队听闻茶条岭组村民老周家的情况,第一时间赶去。
原来,老周妻子确诊脑膜瘤,高昂治疗费让家庭陷入困境,年久失修的老屋更是隐患。驻村工作队入户核查后,同步启动监测程序,为老周妻子申请低保,解其燃眉之急。
这样的温暖日常,在大山顶村比比皆是:智力残疾的儿童小恩(化名)家庭困难,驻村工作队迅速上报恩施市委统战部,请求协调医院开启免费治疗绿色通道,如今小恩状况大为好转;考上大学的小胡(化名)突患甲状腺癌,驻村工作队迅速对接恩施市民政部门与社工机构,短时间内落实低保与助学金,痊愈的小胡顺利踏入大学校园
为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驻村工作队创新常态走访扫盲区、定期摸排过筛子、集中排查补漏洞的“三查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早发现、早帮扶”。
多年来,他们为上百名村民解决医疗、教育、住房等难题,让党的温暖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今年,全村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达1.8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000亩,田间地头满是丰收希望。
“以前菜熟了怕烂在地里,现在有了冻库,再也不用担心了。”村民张大姐望着即将完工的冻库说。
此前,村民提出建冻库的建议,驻村工作队立刻奔走,争取到100万元衔接资金。“冻库投用后,蔬菜保鲜期可延长1个月以上,预计每年为农户增收超百万元。”田勇说。
旅游赛道上,驻村工作队同样精准发力。他们深挖“高”“凉”资源,让抛耳山、女儿湖成为网红打卡地,年均吸引游客4000余人次。今年启动的茶条岭极限运动项目,正依托独特地形打造高山户外运动品牌。
目前,全村已建成民宿8家,可同时接待180名游客。尚高楼民宿老板喜滋滋地算着账:“去年营业额突破10万元。今年已经来了不少游客,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