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孔雅琪在幼儿园泳池里像条快乐的小鱼;当刘静逸在小学操场展现出不俗的运动天赋;当戴秦旭在小学射击馆里第一次扣动扳机;当程靖琋在万博鱼的碧波中初次扬帆……
北仑,这片东海之滨的热土,近年来为何能不断孕育出闪耀体坛的青少年新星?近期,记者走访了多位年轻冠军的启蒙教练,想从他们身上解锁这背后的“冠军密码”。
每年春夏之交,北仑区少体校的教练们就化身“星探”,穿梭于各大幼儿园。体操教练徐建就是其中一位“寻梦人”。
“主要看中班、大班孩子的体型、爆发力、协调性,做些简单的纵跳测试。”徐教练说,像体操、蹦床、游泳这些项目,选材窗口期很早,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柔韧性、可塑性极强,是发现天赋的黄金期。
更广为人知的成功案例是游泳奥运铜牌得主孔雅琪和亚锦赛七项全能亚军刘静逸。孔雅琪正是在5岁时,于吉的堡幼儿园被游泳教练吴昊慧眼识珠,从此踏上专业道路。刘静逸则是在11岁读小学六年级时,凭借出色的身体条件和运动潜质被田径教练包一强发掘。
这种下沉到最基层、在最早期精准识别运动天赋的模式,确保北仑能源源不断地获得优质的体育“种子”。
下午3点半,区实验小学射击馆里,十几名学生正全神贯注地进行气手枪、气步枪训练。教练林海兵在一旁细致指导。
“这些孩子都是在校学生。我们利用早上课前半小时、周三下午拓展课,还有周末、寒暑假训练,基本不耽误文化课。”林教练介绍道。
这所小学作为宁波市射击训练点,早在2005年就请了北仑籍射击教练林海兵,开启了“体教融合”的实践。训练馆的荣誉墙上,刘军辉、张钰、戴秦旭等从这里走向更高舞台的运动员照片熠熠生辉。就在今年5月,小将戴秦旭在全国U18射击锦标赛上勇夺金牌和团体银牌。
北仑探索的“体教融合”之路,打破了传统体校的围墙,将专业训练嵌入普通教育体系,让“学生运动员”的成长道路更加宽广、顺畅。据统计,仅区实验小学射击点就累计向市体校、省队乃至国家队输送了70余名人才。
回望北仑青少年帆船队成立的2020年5月,主教练陈世伟记忆犹新:“最难的就是没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关键时刻,宁波万博鱼航海俱乐部伸出了援手,无偿提供了6艘帆船,解了燃眉之急,支撑队伍度过了最艰难的第一年。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陈教练至今感念。
2022年,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投入10余万元采购5艘帆船,2023年又追加15万元采购2艘教练艇。更令人感动的是,为了孩子能更好训练,不少家长自掏腰包购买帆船;俱乐部负责人甚至自费资助队员参赛。
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力量,是北仑青少年体育腾飞不可或缺的“助推器”。篮程篮球俱乐部,由前CBA球员路俊龙创办,专注于4至12岁少儿篮球培训,拥有强大的国家级运动员教练团队。2024年5月,北仑队历史性夺得宁波市青少年篮球赛(男子乙组)冠军,12名队员中有7名来自篮程俱乐部。
目前,在北仑,像篮程、十环满分、方格体育这样的社会体育培训机构有40余家,覆盖数十个项目,每年培训超2万人次,为青少年体育注入了蓬勃的市场活力与专业支撑。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四方协同”,在此刻汇聚成强大的合力。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竞技体育,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北仑区体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体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区政府每年拿出260余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青少年体育训练、比赛、人才培养和选拔,为北仑乃至全国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截至目前,北仑已有田径运动员刘静逸、张佳怡,射击运动员刘军辉、张钰、赵子涵,游泳运动员孔雅琪、林宇宸,举重运动员何保真,体操运动员谢晨屹等多名体育健儿凭借过硬实力跻身各项目国家(集训)队,他们带着北仑印记驰骋国字号赛场,成为闪耀的“北仑名片”。(记者范晓磊蔡晓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