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第17卷第4期首都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ofCapital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July.2005V01.17No.4体育旅游概念的哲学思辨姜付高(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体育教学部,日照276825)摘要:从哲学角度出发,运用逻辑学原理,分析了体育旅游“本质”、“属性”、“特征”,并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对体育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保证体育旅游概念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关键词:体育旅游;概念;哲学中图分类号:G80—05文章编号:1009—783X(2005)04—0030—02文献标识码:AAPhilosophicalThoughtontheConceptofSportsTourismJIANGFu-gao(Dept.ofP.E.Teaching,SchoolofRizhao,QufuNormalUniversity,Rizhao276826,China)Abstract:Fromtheaspectofphilosophy,withtheprinciplesoflogic,theauthorofthispaperanalyzesthenature,attributesandcharacteristicsofsportstourismanddefinestheconceptofsportstourismintermsofitsintentionandextensiontoensureacompleteandscientificdefinitionoftheconcept.Keywords:SportsTourism;Concept;Philosophy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活动或现象,在历史上已经存在数千年,然而把体育旅游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体育旅游的概念,由于国内外学术界对它的内涵与外延有着不同的理解。体育旅游的概念是体育旅游基础理论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概念,科学的定义体育旅游的概念,对于研究体育旅游活动的基础、发生原因、运行机理、性质、形态结构以及与全民健身的关系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体育旅游的哲学思辨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当我们从探讨规律的角度探究体育旅游概念时,单从哪一个角度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这就需要我们从一个更高更全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概念是反应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通过实践,抽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概括而成[1]。因此体育旅游的概念应是对体育旅游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说道:“在事物的说明方式中所包含的第一要素,也就是说,表现那一事物是什么(本质)的东西叫做属概念,而那一事物的诸性质叫做种差[2]。”这说明,事物的质是通过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属性是一事物与它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3]。因此有学者运用逻辑学中“被定义概念一属概念十种差”的方法对体育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在“体育旅游”这一被定义的概念中,“旅游活动”是属概念,即体育旅游是属于一种旅游的活动形式,“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是种差,即说明此旅游而非彼旅游。这种经验描述性定义直观、通俗、鲜明,容易被人解释,却存在一定的缺陷:体育旅游主体以什么思想观念、态度、什么方式来支配其体育旅游行为;或者说体育旅游者要寻求的体育旅游的本质是什么?另外概念都有内涵与外延,因此在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上,必须明确体育旅游的外延与内涵,才能正确界定概念。体育旅游作为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体育旅游本质也是体育本质与旅游本质的有机结合,既具有体育的本质:身体参与性和教育性,又具有旅游的本质:审美性和愉悦性。由于体育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体育旅游又有不同层次的质及其不同的属性来展示。因此从体育旅游的本质规定,到它所展示的一般属性,直到其外部可见的特征,甚至由这些综合因素所决定的体育旅游行为特点,都在不同层面上诠释着体育旅游的本质。这就需要我们从一个高度整合的框架下认识体育旅游的全貌(见图1)。际i丽际再翮l体育旅游的本质I乏了≮≥体育旅游的特征JI体育旅游的属性差№喜ll蓑ll蓬ll蓬Il蓬图1体育旅游结构圈1.1体育旅游的本质从本质上看,旅游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愉悦和强身健体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康复娱乐过程,也是一种教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主要活动之一[4]。旅游的这种本质从根本上说是有旅游的目的决定的,这种目的也会弥漫整个或部分体育旅游过程。正如冯乃康教授所说:“旅游的基本出发点、整个过程和最终效应都是以获取精神享受为指向,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5]。”把旅游当作审美和娱乐活动,是在一个高度整合的框架下对旅游全貌的认收稿日期:2005—03—20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基金立项课题《山东省体育旅游市场开发与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103Y06)部分成果。作者简介:姜付高(1972~),山东青岛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管理与系统工程及体育旅游方向研究。
第4期姜付高:体育旅游概念的哲学思辨31识,是对各种旅游活动的一种高度概括,是在普遍性上对旅游本质的把握[6]。体育与旅游同属社会文化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出现的产物。是从生存需要到享受需要,再到发展需要的一个体现[7]。因此从本质上说体育旅游是在旅游过程中以体育为手段,以获得身心愉悦为目的文化教育活动。1.2体育旅游的属性1.2.1社会性体育旅游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体育与旅游的结合体,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运动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1.2.2休闲性体育旅游是人们在休闲时间内,为追求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而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从事的体育活动。休闲性是体育旅游活动本质的重要特性,也是体育旅游主体的本质特征,不是职业运动员、体育商人等的因职业引起的异地的相关体育活动(如日本学者Hall先生特别强调说:“很多情况下,职业运动员参加纯商业性比赛,是排除在体育旅行之外的[8]。”),而是生活的休闲阶段,是在旅游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所从事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阶段。与其他休闲体育相比,体育旅游在使用时间上有一个明显特征,即要求用于旅游的自由时间具有相对完整性。1.2.3消费性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者在其全过程当中不向社会也不为个人创造任何外在的、可供消费的资料,相反却需要消耗积蓄、消磨用于创造财富时间的一种活动。体育旅游活动过程中更重视精神内容、追求身心愉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生活方式,因此要比日常体育消费、普通旅游消费高,这也是我国刺激体育旅游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1.2.4健身性 体育旅游包含着广泛的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也具备 着体育的本质功能:促进健康、增强体质。首先,通过体育旅 游中的直接体育活动满足健身的需要,达到健身于旅的目 的。其次,体育旅游目的地能够把体育健身功能、健身方式、 健身方法以运动处方的形式传授给体育旅游者,使他们在体 育旅游活动结束后依然能够进行体育活动,达到寓教于游的 目的。因此体育旅游的健身效能相对于其他旅游方式表现的 尤为突出,成为体育旅游的一个重要属性。 1.3体育旅游的特征 体育旅游的外部特征及体育旅游的外部现象也对体育 旅游进行了说明。首先体育旅游具有其他旅游形式的特征: 异地性、暂时性;其次体育旅游相对于其他旅游形式还具有 以下显著特征: 1.3.1重复性 其他旅游吸引旅游者的参与形式基本上是一次性的,很 少有旅游者重复着同一旅游地的观光、游览行为。而同一体 育旅游资源对于同一体育旅游者却具有重复的利用价值。例 如球迷在不同时间到异地观看的体育比赛,同一地点,同一 内容,因时间不同、比赛过程的不同,感受也都不相同,并且 在重复的参与过程中,培养了新的体育旅游动机与愿望,这 是普通旅游所难达到的效果。 1.3.2参与性 体育旅游项目是参与性很强的旅游项目,体育旅游者需 要借助更多的体育手段,通过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体会体 育旅游的内在乐趣与刺激,寻求不同的情绪体验。如:蹦极、 漂流、热气球等运动。旅游者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体育旅游 线路的更新、参与方式的不同、情境的变化等,让体育旅游者 除需要承受一定的运动生理负荷外,还需付出更多的心理负 荷,并让体育旅游参与者伴以一定的感情波动、起伏,在紧 张、刺激、投入的过程中,达到身心合一积极放松状态,从而 起到锻炼身体和调节情绪的效果[9]。 1.3.3专业性 一些技术性较强的体育旅游项目如帆船、沙滩排球、高 尔夫球、热气球等,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才能参加,对体育旅 游参与者有一定的要求;其次,一些体育旅游项目的观赏,需 要较强的专业性。如观看足球比赛,除了欣赏从场上比赛所 表现出的力量美、速度美以外,更需要对足球规则的理解、足 球文化的熏陶等专业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投入到比赛中 去,才能体会到紧张、刺激,体会到体育的魅力。 2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把体育旅游定义为:人们利用休闲 时间,暂时的离开居住地,以非盈利为前提,借助各种体育手 段,以身心和谐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为终极目标而与体育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发生 各种关系的社会文化教育活动。体育旅游的外延是指具有上 述体育旅游概念内涵所反映对象的总和,即体育旅游的适用 范围主要包括:观赏表演比赛、极限运动、体育设施参观、体 育购物、体育探险旅游、体育保健疗养、体育生态旅游、民族 体育旅游等体育旅游形式。 这个定义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体育旅游者的本质需求是:娱乐身心、强身健体、丰富 文化生活。 ②体育旅游的属性是:休闲时间参与非盈利的、具有健 身娱乐功能的社会关系总和。 ③体育旅游的实现形式是:暂时的离开家庭所在地,参 与或观赏体育活动。 这个概念既从行为动机上(思想观念)定义体育旅游,又 从行为方式上对体育旅游进行定义,抓住体育旅游的本质, 从外延与内涵对体育旅游进行了界定,突出体育旅游的休闲 性与大众性,保证了体育旅游概念的完整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8:1319 [z]周爱光.体育本质的逻辑学思考口].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2:19 ~21 [3]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马克思主义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3.7;109~110 [4]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10:35~38 [5]冯乃康.中国旅游文学论稿F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10:2~3 [6]陈才.旅游本质探索[J].旅游科学,2000.4:16~18 [7]柳伯力.体育与旅游结合的机理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 3:25~28 [8]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0: 279~289 [9]张杰,等.论我国西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J].安徽体育科技, 2002.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