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运动健康、医养康养,已经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明确将体育旅游作为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三大领域之一。体育旅游作为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一种特殊休闲生活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和感受休闲旅游带来的乐趣,
研究发现国内体育行业拥有优质的消费者结构。数据显示,在中国,对一类运动感兴趣的体育人群占到了总人口的34.9%。在这些人中,一线%,是构成体育消费人群的主力军。与此同时,中高管理层的比例达到了34.3%,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的人达53%。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都市休闲客群在2030年,将达到3.9亿人,这些人产生的消费市场价值将达到22.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42.6%。这些消费客群和消费价值将大大增强大健康产业的需求。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普及,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更强,选择面更广,越来越多新颖有趣的体育节事活动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运动乐趣。即便是传统的跑步,场景也在不断延伸:公益跑、马拉松、街头夜跑、垂直跑等多场景的出现,丰富了传统户外运动方式,给人们带来更多乐趣。例如马拉松赛事除了传统的全程马拉松、半马以及四分马之外,还衍生出多种类型的路跑项目,包括彩虹跑、乡村跑、越野跑、迷你马拉松、家庭跑以及情侣跑等各种类型。
很多游客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更加注重参与性、体验性和独特性。同时活动本身具有更强的社交属性,消费的集群化已经成为新时期营销不得不重视的新特点。
我国体育旅游产品呈现出户外运动游蓬勃发展,新潮时尚体育旅游热度升温,体育与文化、旅游、娱乐及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趋势。
随着国内兴起的全民健身热潮,运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极限挑战》《奔跑吧!兄弟》《报告!教练》等体育运动类的综艺节目在年轻群体中掀起了体育旅游的热潮。2024年巴黎奥运会增设霹雳舞、滑板、攀岩和冲浪四个大项,这些项目都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时尚运动,观赏性强,商业化价值高,市场潜力无限。
数据显示,省内城市微度假、乡村旅游与户外运动、运动探险等主题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夏日避暑与漂流、冰雪、马术体育、夜间旅游等个性体验项目相结合,成为出游新时尚。
政策鼓励利用公共体育用地、产业园区、各类商业设施、厂房、仓库等城市空间和场地设施资源,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建设,为大众提供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等多元服务,是健身的新去处、消费的新载体、城市更新的新空间。以体育+商业综合体为核心,建设运动主题区+商业配套区,汇集全民健身、健身培训、大众赛事、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多种体育休闲业态,打造面向全民健身的多功能体育综合体已经是大势所趋。
体育公园是现代城市公园中的一种,它以“体育运动”为主题,向人们提供更为专业、科学、安全、符合运动要求,同时满足人们休闲放松、旅游赏景需求的园林环境。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 个左右体育公园,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
游客的消费需求经历着“认知—参与—融入—沉浸”的变化,游客偏好具有核心吸引力及主题性的产品,期待在体育旅游过程中获得身份认同感,而IP的强内容性、高排他性,可赋予旅游产品独具特色的个性主题,符合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提升游客的体验感,满足游客的情感需求。知名赛事、明星级的运动员、著名体育俱乐部、热门体育娱乐活动,以及具有地标意义的体育场馆等,都可以成为体育旅游IP和顶级流量,将能很好地带动一个地区和一个时期体育旅游的发展。
体育旅游可以将人类单纯的游乐行为升级为挑战自我的精神升华过程,通过体育活动参与的超凡体验和崇拜明星的赛事观赏增加游客的黏性,尤其增加重游率和依赖性。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们国家的总体要求。从2014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着手推动体育旅游精品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旅游的多层次消费需求。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本身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在扩大其影响力的同时,能够提升体育旅游品牌的社会认知度和满意度。各地加大力度打造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体育旅游在大健康的背景下将快速发展。
同时体育活动和旅游活动形成了一种互补,共同营造出了一个整体的氛围,形成了一个动态系统化吸引物,让游客进入目的地之后能够感受到不同的兴奋点。“体育+旅游”能够极大提升游客对目的地的粘性,形成全域旅游的浓厚氛围。通过对体育旅游产品分层,形成全域化的产品体系,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间段的诉求。
以青少年体育活动为主的家庭户外运动、家庭休闲运动也越来越受欢迎。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的通知》中要求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 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整合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健全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从2015年—2019年获得融资的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除了篮球、足球等大众传统项目,击剑、冰雪、橄榄球、棒球等小众项目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青少年参加的各项运动夏令营、游学等活动越来越多,他们更加青睐体育旅游中的潮流时尚或者亲近自然的参与内容,运动休闲结合社交的模式将呈现越来越大的消费潜力。
当前政府大力支持,资本方感兴趣,大众需求旺盛,体育旅游的发展势不可挡。但要注意:需因地制宜的挖掘地方特色,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同时加快建设体育旅游产业基础设施,提高对有形资产的建设质量把控,推动体育旅游产业走向国际化。另外,体育旅游项目的运营需要既懂体育又懂旅游的通才,在解决收益率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保障体育安全。